首页 > 地方专栏 > 地方贸易动态 >

育产业 抓改革 活金融——张家口市宣化区的产业脱贫路

作者:useradmin 来源:未知 发表日期: 2018-06-25 10:50

 育产业 抓改革 活金融

  ——张家口市宣化区的产业脱贫路

  □通讯员 孙明鹏 吴晓升 李凤宾 记者 烟成群

  盛夏时节的张家口市宣化区崞村镇西崞村,新建起的“宣化区众邦粮食加工厂”一派繁忙景象:过去“藏在深闺无人识”的红谷米、绿豆等杂粮特产通过电商平台源源不断地销往石家庄、邯郸等地……去年以来,宣化区把精准脱贫扶贫开发作为“一号工程”,深入聚焦产业扶贫,集中全力发展光伏、旅游、家庭手工业、农产品深加工等8大脱贫产业,干部与群众联手换穷“貌”、改穷“业”、拔穷“根”,打出了一套宣化特色的精准扶贫“组合拳”。截至目前,该区3500户、1.02万人摘掉了“贫困帽”。

  育产业 增强“造血”功能

  “多亏政府给村里提供的财政引导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,又无偿提供了建设用地,让我们村的拖鞋加工厂越办越红火。”在宣化区洋河南镇田家坊村贫困户张学周的眼中,政府为他们提供的这些帮扶政策,不仅给村里150余名赋闲在家的兄弟姐妹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,也让他们脱贫有了动力。

  2017年以来,宣化区按照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户一策”要求,立足当地实际,确定了8大脱贫主导产业,制定了《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》,积极推动产业扶贫。同时,他们按照产业线路图,重点打造深井、江家屯、李家堡种养殖示范基地,崞村、王家湾光伏产业示范基地,洋河南、塔儿村旅游产业基地扶贫示范点,全区基本形成了“一村一点”或“一村多点”格局,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。

  如今,宣化区已呈现出“区、乡镇、村合力抓产业,贫困户自强促增收”的喜人局面,实现了贫困户依靠特色产业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。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.68亿元投入产业发展,已建成重点农业园区32个,培育龙头企业68户,注册专业合作社823家,开办家庭农场115家。

  抓改革 激活内生动力

  今年春节前夕,宣化区农村分享最多的消息,是村民们领到了期盼已久的“三变”改革分红。家住赵川镇古城村的路美瑶,就是宣化区实施“三变”改革的受益贫困户之一。

  路美瑶的丈夫常年患病,家境十分窘迫。为了帮扶路美瑶家,驻村干部不仅为她“量身定制”了帮扶计划,还动员她用自家5亩多旱田作为资源入股到精科农业园区。路美瑶欣慰地说:“我如今被聘为了园区工人,不仅可以收租金、领工钱,而且还当起了股东,每年可以享受分红。” 为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,探索“三变”改革发展路径,宣化区去年按照“区级统筹、乡镇实施、股权村有、企业(园区)使用、股权收益固定、贫困户分红受益”的思路,大胆探索“三变”改革发展方式,重点在42个贫困村开展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的“三变”改革,已获初步成效。截至目前,该区落实产业发展资金3.8亿元,带动了53个村4325户贫困户增收。

  活金融 “水”浇扶贫“花”

  杜生祥是李家堡乡健强庄村党支部书记,一直想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产业脱贫,却苦于没有投资商和启动资金。面对“贷款难”“难贷款”,他曾一筹莫展。“以前贷款手续比较复杂,我们农民贷款还需要担保,有很多人被拒之门外。”杜书记说。

  针对贫困村反映的银行贷款“门槛高”、贷款周期长、程序复杂等实际问题,2017年以来,宣化区探索出“政府、银行、贫困村、企业、贫困户”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新路子,通过撬动金融资本,打通金融机构与企业、贫困户之间的绿色通道,切实破解“贷款难、不愿贷、发展慢”的短板,为脱贫摘帽引入资金活水。

 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,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打开了一扇“门”。截至目前,宣化区共投入担保金6720.3万元,风险补偿金5029.7万元,成立了区扶贫贷款担保中心,与五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,采取“企(合作社)贷、企(合作社)用、企(合作社)还、贫困户分红”的方式,累计发放贷款4153万元,其中扶持农户464户。该区还与国开行和农发行对接合作,先后融资1.83亿元,用于易地搬迁、“双基”建设等精准脱贫重点工程,实事好事办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。 


(来源:中国河北)